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2007-2011年我国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情况

表:我国五年计划规划平均增速

时期
六五
七五
八五
九五
十五
十一五
十二五
GDP平均增速(%)
10.78
7.92
12.00
8.26
9.8
11.2
7-7.5

 
注:“十二五“期间指2011年—2015年。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2011年我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人均GDP4283美元,排95位,同期发达国家人均GDP达4万美元。
材料 对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增长不注重研究开发的投入,结构转型中驱动创新因素缺乏,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社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资源透支,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3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1)图和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2)针对上述图表和材料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县地处山区,县政府为增加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决定把发展烟叶生产作为一个突破口,决定在全县种植2万亩白肋烟,并把种植任务分到各乡镇。
甲乡地处二高山,适宜种烟,农民也愿意种烟,但县里为了照顾各乡镇,也只分配了平均的种植任务,这个乡镇的领导,根据农民的要求,适当增加了烟叶的种植面积,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乙乡地处低山的平地,土地中含水量很高,不适宜种植烟叶,但这个乡的领导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种烟任务,强行规定农民必须种烟,有的农民不愿种烟,在水改旱的地里悄悄种上了玉米,当乡干部检查发现后,硬将玉米苗拔掉,命令农民重新种上烟苗,由于种烟时令已过,加之土地含水太多,烟苗长不高,产量很低。造成农民既无粮吃,又无经济收入的局面,农民怨声载道。
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甲、乙两乡的做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各地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的总和。A市某校高三(1)班同学商定以“蓝色的海洋,美好的未来”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海洋,亦是国土】
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拥有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在内的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然而在我国公民海洋观念淡薄,缺乏海洋国土意识。对此同学们在校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3%的同学知道我国的领海也是国土的一部分,而对于这部分国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的只有23%,甚至有10%的同学表示对此完全不了解。
(1)该班同学发帖认为: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势在必行。请你分别从文化生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海洋,共同开发】
某同学提出:海洋也是外交的战场。并提供了下列材料作为佐证:近年来,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部分领海提出了领土要求,对此,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如对日本所提出的所谓“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出的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海洋,“蓝色引擎”】
目前,“海洋经济”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A市位于我国东部黄海沿岸,海岸线总长582公里,海域面积18897平方公里;拥有多个海港,与上海港、基隆港、日本长崎港、韩国釜山港的距离均在650海里以内;海洋鱼类资源丰富,沿海和近海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储油沉积盆地;另外,该市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原因,该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瓶颈状态。
(3)该班同学在学校网络论坛上发布了“我为家乡海洋经济发展提建议”的网贴。若你参与,请回帖说明你的经济建议。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自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来,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材料二: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
(1)简述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有哪些?
(2)简要说明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的理解。

近年来,“网谈”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官员纷纷“触网”,直接在网上了解社情民意,回应民间诉求……同时,这也激起了普通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网络日益成为民众参政议政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新平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然而,在一些网络推手的恶意推动下,谣言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误导网络舆论,形成“网络暴力”,危害社会稳定。为此,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网络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应如何有序参与网络生活。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

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C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左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