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 |
外部的冲击 |
中国的回应 |
| A |
鸦片战争 |
开展“洋务运动” |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
| D |
八国联军侵华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
|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 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
|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
| 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 |
| 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 D.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
| 1921~1935: |
|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
|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 000人,年底发展到10 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
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条件是
|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 | B.经不起世界大战的打击 |
| C.有列宁的正确指导 | D.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