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
(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 14 分)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
成之后,访蓦潭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物始末》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母乳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内涵》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出现在什么时侯?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 4)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材料分析论证题(共20分)
材料一: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物极必反,这是真理,天气是这样,植物是这样,动物是这样,政治社会尤其是这样……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东西,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
——柏拉图
材料三: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帮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辜鸿铭《什么是民主》
材料四: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苏格拉底案》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附: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定义为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观察以下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A B
(1)以上两幅示意图分别表达了西欧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并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图A是 制,图B是 制。
判断的理由是
(2)概述从图A表示的结构向图B表示的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建筑是物化的历史,它可以折射和透视当年生动的历史面貌。请说出下图建筑的名称,并说明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汉穆拉比法典》(片段)
19、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抢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救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6、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通过阅读《汉穆拉比法典》片段,你对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有了哪些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