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
B.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
C.隶书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 |
D.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 |
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 |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
D.“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 B.秦简的记载 |
C.民间的传说 | D.史家的学术观点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C.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