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 温度/℃ |
O |
20 |
40 |
60 |
80 |
|
| 溶解度/g |
KCl |
27.6 |
34.O |
40.0 |
45.5 |
51.1 |
| KN03 |
13.3 |
31.6 |
63.9 |
1lO |
169 |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之一是 ;
(2)根据数据表,在答题卷的图中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3)从溶解度曲线上查出:4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
(4)据图分析,要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Na2CO3样品的纯度(样品中的杂质与稀盐酸不反应),小资料:无水CaCl2可作干燥剂,与CO2不反应。
(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中的“无水CaCl2”的作用是______。
(3)若反应前,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598.6g,其中样品质量为6g;打开分液漏斗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然后再第二次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596.4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燃烧匙中红磷足量的原因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液体的体积大于1/5,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装置中预先放少量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为__________,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为____________。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固体A与液体B反应生成密度最小的气体,同时得到浅绿色溶液,则固体A为____。
(2)固体C与液体D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E,并放出大量的热。写出固体C与液体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F是常见的灭火剂,将F通入G的溶液中,得到H的水溶液。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将B、E、G、H的溶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中,最终得到澄清溶液。则该澄清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