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Sn  Pb(H)        Hg  Ag  Pt  Au,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    猜想2.Fe>Cu>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N a C l + 2 H 2 O = 通电 2 N a O H + H 2 + C l 2 ),这种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 N a 2 C O 3 ,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 N a C l ,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
原因是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

【交流与讨论】小明同学提出:"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未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镁铝合金强度大、密度小,合金表面易上色,常用作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Ⅰ.(1)形状大小相同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同样的盐酸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两者都发生反应 B.镁比铝反应剧烈 C.铝不与盐酸溶液反应
(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水共同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用化学式 N a A l O 2 表示)和 H 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三位同学通过进行如下途径探究,来推算某铝镁合金(假设不含其它杂质)中铝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镁铝合金与氧气反应,测定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如右图所示,称量一定量镁铝合金粉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与相等。

方案二:铝镁合金与盐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装置如右图所示。

(1)通过排水法测定所收集到的氢气体积,装
置导管口 a b c d 的连接顺序是:
a→

(2)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烧瓶内还留有气体,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没有")影响。
方案三:铝镁合金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称取 8 g 镁铝合金样品,把 60 g 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反应过程如下图:

(1)实验中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
(2)从上图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反思与拓展】利用铝镁合金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和方案二装置,通过测定
体积,也可得出合金中铝的质量。

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06.png

Ⅰ.(1)仪器 a 的名称是;(2)写出一种可使用 C 装置收集的气体.

Ⅱ.(1)实验室常用 H 2 O 2 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 O 2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2)写出 H 2 O 2 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 F e C l 3 C u S O 4 都可作为 H 2 O 2 分解的催化剂.下图2是探究 F e C l 3 C u S O 4 H 2 O 2 分解催化效果的实验,可通过观察(填现象),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

Ⅲ.(1)写出实验室制取 C O 2 的化学方程式:.

(2)要验证 C O 2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你认为用下图3的(填"甲"或"乙")实验操作方法效果更好(夹持装置已略).105.png

小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1)取氢氧化钙粉末溶于足量水中,有_______________现象出现,小强判断该药品已变质。
(2)小强进一步做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的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_____
有气泡产生
粉末变质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粉末部分变质。

(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②连接装置A、E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应与E的端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去CO中少量的CO2,最好将气体通过装置,理由是
④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装置C中出现白色浑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课外学习小组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见下图)。

请分析实验Ⅰ、Ⅱ后回答:①实验Ⅰ反映了同种金属跟不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②按照实验Ⅰ和Ⅱ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