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闭合K时,d电极的反应式为PbSO4+2H2O-2e-=PbO2+4H++SO42— |
B.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
C.闭合K时,Ⅱ中SO42—向c电极迁移 |
D.闭合K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
[2012·太原二模]在T℃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00% |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
C.溶液中c(OH-)= mol·L-1 |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
[2012·北京怀柔区质检]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2·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在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5.6 g Fe粉,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50 mL0.5mol·L-1 KNO3溶液,恰好反应完全。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FeSO4 +KNO3 + H2SO4=K2SO4 +Fe2(SO4)3+NxOy + H2O”,则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还原产物是NO |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
C.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8e- |
D.化学方程式中按物质顺序的计量数是:8、2、5、1、4、1、5 |
[2012·安徽卷] 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