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市声说
(清)沙张白
鸟之声聚于林,兽之声聚于山,人之声聚于市。是声也,盖无在无之。而当其所聚,则尤为庞杂沸腾,令听者难为聪焉。今人入山林者,闻鸟兽之声,以为是天籁适然,鸣其自乐之致而已。由市声推之,乌知彼羽毛之族,非多求多冀,哓哓焉炫其所有,急其所无,以求济夫旦夕之欲者乎?
京师土燥水涩,其声噌以吰。鬻百货于市者,类为曼声高呼,夸所挟以求售。肩任担负,络绎孔道,至于穷墟僻巷,无所不到。传呼之声相闻,盖不知几千万人也!祁寒暑雨,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抗喉而疾呼,以求济其旦夕之欲耳!
苟谓鸟之呼于林,兽之呼于山者,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而人者独否,是天之恩勤①群类,予以自然之乐者,反丰于物而靳于人,此亦理之不可信者也。然使此千百万人者,厌其勤苦,且自悔不鸟兽若,尽弃其业而他业焉,将京师之大,阒然寂然,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给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顾使其中有数人焉,耻其所为,而从吾所好,则为圣贤,为仙佛,为贵人,为高士,何不可者。吾惜其自少至老,日夕为抗喉疾呼,而皇皇于道路以死者。甚矣,市声之可哀也。
虽然,市者,声之所聚;京师者,又市之所聚也。揽权者市权,挟势者市势,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面首②,市颦笑:无非市者。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虽不若市声之哓哓然,而无声之声,震于钟鼓矣。甚且暮夜之乞怜无声,中庭之相泣有声,反不若抗声疾呼者之为其事而不讳其名也。君子之所哀,岂仅在市声也哉!
嗟乎!有凤凰焉,而后可以和百鸟之声;有麒麟焉,而后可以谐百兽之声;有圣人焉,而后能使天下之人之声皆得其中,终和且平,而无噍杀嚣陵之患。四灵③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曰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注 ①恩勤:父母抚育子女的恩情和辛劳。此作“厚爱”解。②面首:男宠,男妾,男妓。③四灵:古以龙、凤、龟、麟称“四灵”。四灵出,兆示吉祥清明之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多求多冀 冀:希望 |
B.络绎孔道孔道:大道 |
C.反丰于物而靳于人靳:吝啬 |
D.而后可以和百鸟之声和:应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首段提到鸟声、兽声、人声的分辨,其实只是虚晃一笔,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已。 |
B.作者认为京师里一桩桩买卖虽不像“鬻百货”者曼声高呼,使人失“聪”,吵得心烦,但是这种无声之声,比钟鼓之声还要震撼人心。 |
C.文章从“声”说起,然后切入“市”,全文围绕“市声”展开,主要是为街市中的各种叫卖声感到痛惜。 |
D.本文几乎没有一句声色俱厉、奋臂激昂的语言,但忧愤之情、悲慨之心在平淡、客观的语调中毕显。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四灵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曰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给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译文
禽鸟的声音聚集在森林,野兽的声音聚集在山间,人的声音聚集在城市。这声音,无所不有。而当这些声音聚集在一起时,则尤其庞杂沸腾,让听的人很难分辨出哪是鸟声,哪是兽声,哪是人声。现在进入山林的人,听到鸟兽的声音,认为这自然界的声响正当如此,是为自己的欢乐而鸣叫所致罢了。从城市的声音推测它,怎么知道那些鸟儿不是有很多的要求和希望,大声鸣叫着炫耀它们拥有的,为它们所缺少的而焦急,来谋求那些每天需要的东西呢?
京师土壤干燥,河水苦涩,这里的声音宏大。在市场上卖百货的人,大多会大声高呼,夸奖携带的商品希求出售。背着挑着货物的,在大道上络绎不绝,至于穷苦的故城偏僻的小巷,没有他们不去的地方。呼喊的声音互相都能听到,真不知道有几千万人啊!严冬酷暑雨季,无不从早到晚,不肯稍有休息,扯着嗓子大声呼喊,来谋求那些每天需求的东西啊!
如果说鸟在森林中呼叫,野兽在山中呼叫,都是怡然自得,一无所求的话,而人唯独不是这样,这是上天在厚爱各种生物,给以的天然乐趣,反而是对动物丰厚而对人吝啬,这也是不可信的道理。然而假使千百万人憎恶他们的勤苦,并且懊恼自己不如鸟兽,都放弃自己的职业而从事其他的事务,把大大的京城弄得空荡荡寂静无声,不只是你们没有用来供养自己生存(的东西),就是老百姓生存需要的,(又有)谁来供给呢?这又是势必不可行的事。而假使这里有几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是耻辱的,顺从自己的喜好,那就修习圣贤之道,修习仙佛之道,修习贵人之道,修习高士之道,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为他们从小到老,早晚放开喉咙大声疾呼,却彷徨不安地死在道路上而哀伤。街市中的叫卖声太令人痛惜了啊。
虽然这样,市场是声音聚集的地方;京师,又是市场聚集的地方。掌握权利的卖权利,依仗势力的卖势力,以至于卖文章,卖技艺,卖恩惠,卖谄媚,卖欺诈,卖姿色,卖笑:没有不卖的。炫耀他拥有的东西,为他缺少的东西而焦急,心情急切地谋求他每天需要的东西,虽然不像市场上的声音那样喧闹嘈杂,但是无声之声,比钟鼓之声还要震撼人心。甚至暗中求人怜悯帮助没有声音,在庭中哭泣有声音,反而不如放开喉咙大声疾呼的人为自己的事情而不隐瞒自己的名字。君子痛惜的,哪里仅仅是叫卖声啊!
唉!有凤凰在这里,然后能使百鸟之声和谐;有麒麟在这里,然后可以使百兽之声和谐;有圣人在这里,然后能使天下人的声音都发自内心,始终和谐,而没有声音急促喧嚷(可能引发)的祸患。像龙、凤、龟、麟四灵不降临,君子能做的就是表达感慨了。如果说对人声厌烦以为苦事,而想逃到山林里去,来听那种一无所求而自然的鸟鸣之声,这是与鸟兽同群,并轻视这些百姓与我靠近啊。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
熹宗立,起光禄丞。天启元年进少卿。明年四月疏劾戚郑养性。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
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方从哲,下廷议。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攀龙遗书切责之。
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杨涟等群击魏忠贤,势已不两立。及向高去国,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而攀龙为赵南星门生,并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准、扬还,攀龙发其秽状,南星议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贤所,乞为义儿,遂摭谢应祥事,谓攀龙党南星。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顷之,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为知府,讦攀龙挟私排挤。诏复凤翔故官,削攀龙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杀之,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攀龙晨谒宋儒杨龟山祠,以文告之。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闻周顺昌已就逮,笑曰:“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入与夫人语,如平时。出,书二纸告二孙曰:“明日以付官校。”因遣之出,扃(jiǒng关闭)户。移时诸子排户入,一灯荧然,则已衣冠自沈于池矣。发所封纸,乃遣表也,云:“臣虽削夺,旧为大臣,大臣受辱则国辱。谨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复别门人华允诚书云:“一生学问,至此亦少得力。”时年六十五。远近闻其死,莫不伤之。
呈秀憾犹未释,矫诏下其子世儒吏。刑部坐世儒不能防闲其父,谪为徒。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授世儒官。 (节选自《明史·高攀龙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 导:唆使
B.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按:巡行
C.谓攀龙党南星党:袒护
D.矫诏下其子世儒吏矫:纠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攀龙为赵南星门生②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
B.①辄有志程、朱之学 ②攀龙遗书切责之
C.①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方从哲②以文告之
D.①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勿与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攀龙亢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明年四月疏劾戚郑养性 ②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 ③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 ④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攀龙发其秽状 ⑤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攀龙一生崇尚儒学,为官正直,操守纯正。
B.高攀龙对魏忠贤阉党专权乱政深恶痛绝,与他们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C.高攀龙刚正不阿,但受儒学影响,思想迂腐不讲斗争策略,导致斗争失败。
D.东林党失败后,高攀龙毅然赴水而死,体现了杀身 成仁,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
译文:。
②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
译文:。
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间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他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今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珙尝燕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 稽数:核实数目
C.洪坐受其拜,掞为动色 动色:激动的神色
D.惜欠沉细者 沉细:沉稳细致
2.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用故人荐,出淮间杜杲幕
②与之茶局,周其资用 ①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②王登迓于沙市
A.两个“用”不同,两个“于”相同
B.两个“用”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C.两个“用”相同,两个“于”不同
D.两个“用”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杨掞力求上进的一组是()
①风神如许,他日不在我下 ②事亟矣,掞请行 ③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 ④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⑤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D.②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掞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孟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掞不惜金钱结交豪杰,并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掞曾说服孟珙不斩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杨掞很受触动,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掞受向士璧征召人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掞今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掞今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
译文: 。
②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译文: 。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进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而已。儒惭而去。中官(宦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泣谢,从之谢:感谢
B.师儒竞劝劝:鼓励
C.继宗榜曰榜:文告
D.继宗遗以菱芡、历书遗:赠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已知其人矣②吾其还也
B.①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②公子往而臣不送
C.①御史杖人至死者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D.①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①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②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③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⑥人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了一种悯民爱民思想,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生性“刚廉孤峭”,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
C.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罚其父兄”,但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
D.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朝政的批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舆,有风干。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新唐书·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由……而获罪
B.寻迁郎中寻:不久
C.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图:图片
D.引客坐圹中赋诗圹:墓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卢携以故宰相居洛②复拜旧官,以疾解
B.①渥即表为僚佐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遂奔咸阳②遂隐不出
D.①客或难之②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空图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②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④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⑤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⑥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在咸通末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赏识。不久,王凝因犯法被贬往商州。司空图感激他的知己之恩,跟随王凝一起去商州,他待人的讲义气于此可见。
B.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随天子避难。他弟弟的仆人段章曾劝他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您去见见他,不要枉丢了性命。”司空图因不肯背弃朝廷而没有去。
C.柳璨为了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唐王室。他想笼络司空图。司空图假装失态,表现粗野。柳璨见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家。
D.司空图淡泊名利,辞官后便隐居王官谷不出。还在那里建造了简陋的亭观,并在亭中画了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将亭题名为“休休亭”。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阳堕笏,趣意野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芾字叔章,广平人。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
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入朝差知德清县。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祐元年七月,至潭,潭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籍,人犹饮血乘城殊死一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节选自《宋史·李芾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而聪警警:机警
B. 摄祁阳县,县大治摄:整顿、管理
C. 民始帖然帖:安定
D. 芾杀之以徇 徇:殉国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②芾以书往复辩论
B.①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①民始帖然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不畏霸道”的一组是()
①芾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稽籍出赋 ③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④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 ⑤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⑤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芾早年为官,因办事得力有影响有业绩,连续三次升迁。、
B.李芾做湘潭县令时,不避贵势;掌管临安府时,面对奸相、王府勾结作恶也秉公办事,毫不徇私,因此被诬罢官。
C.元蒙大军攻占鄂州,李芾被起用为湖南提刑。知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都归附他,其友劝其弃官,芾决定留下。
D.德祐元年七月,李芾到潭州,局势更加紧张,他马上召募三千人,还亲自参加指挥与敌人浴血奋战,誓不投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译文:
②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