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从表现手法看,该诗叙事、抒情相结合。
B.该诗处处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可以说“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跃。”
C.从诗的内容看,该诗同《春望》相同,都表现诗人忧国伤乱的感情。
D.该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释】①五湖:指太湖。②白苹:水中浮萍,花白色,故名。
对本诗的思想感情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

A.怀才不遇的苦闷 B.朋友离去的忧伤
C.期望建功立业 D.孤寂思乡

下面对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写法独具一格,主要从送别后的景和情处落笔。
B.“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这两句实虚结合,实写江面上有鸟儿在飞着,远处有青山;这也写出了友人像云中高飞的鸟儿,飞得越来越远,望不到身影了,只好面对寂寥的青山傻呆呆地想着心事,此为虚写。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作者站在高山顶上远望友人并倾诉着对友人的一片痴情。
D.诗人调动了眼前所见之物、之景,为送别增添了无限的悲愁。

古诗赏析(共8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整体来说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大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4分

我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带着一串花苞,看白云多柔软
牵着万缕阳光,蓝天是我的课堂。
悠呀,悠——瞧太阳多明亮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跟上。变小草,绿得生辉,
伸进湿软的土地,变小花,开得漂亮。
汲取甜美的营养,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长呀,长——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诗歌有改动)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答: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共4分)
偶题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