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 , 。
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可从修辞、人物描写的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 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 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④若个:哪个。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李贺的这首诗和他的《雁门太守行》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离别家乡时看到的美景。 |
B.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
C.诗中描写的山,具有一种朦胧美。 |
D.“白鸥飞处带诗来”一句表现了诗人诗兴大发。 |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嗅觉。 |
B.从写景的手法上来看,动静结合,富有生机 |
C.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
D.这首诗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歌的颔联表现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饮酒》。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全诗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2分)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中的“见”字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诗歌赏析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
D.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