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姊俱行将:带着
B.而人归乃尔趣:奔赴,奔向
C.志用近凡:平凡
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争斗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谢瞻“忧患意识”内容的一组是(   )
①瞻不能违,解职随从           ②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
③特乞降黜,以保衰门。         ④在郡遇疾,不肯自治
⑤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⑥临终,遗晦书曰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
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

1.

用斜线"/"给上面文青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限3处)

2.

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限填城市名)

3.

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宋史》

4.

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

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2.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4.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 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 之 当:承担。
C.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 之籍 著:彰显。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 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 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 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 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 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 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6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囚 论:讨论
C. 府县短长 持:挟制
D. 卒之付御史 决:判决
2.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 ①且②则③所 B. ①以②于③因
C. ①且②则③因 D. ①以②于③所
3.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 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5.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6.

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