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姊俱行将:带着 |
| B.而人归趣乃尔趣:奔赴,奔向 |
| C.志用凡近凡:平凡 |
| 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抗:争斗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谢瞻“忧患意识”内容的一组是( )
①瞻不能违,解职随从 ②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
③特乞降黜,以保衰门。 ④在郡遇疾,不肯自治
⑤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⑥临终,遗晦书曰
| A.②③⑤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 |
| 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 |
|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
| 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注: 耆硕:年纪大,品德好。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
|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
|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
|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
|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
|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
|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
|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由高处到低处。 |
| C.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
|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 D.哀吾生之须臾 |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
|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
| C.慨叹人生无常。 |
|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
|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
| C.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 |
|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
|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
|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抒发悲观的情绪作铺垫。 |
|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 文 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 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
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和。
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和。
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浃:浸透 |
| B.帅将士朝之帅:带领 |
| C.朋友失意,尚可谢谢:道歉 |
| D.庭凑拔刃弦弓以逆逆:反叛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竟以复国微以自文于君亲 |
| B.为父兄除害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 C.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
| D.召入谕之曰虽董之以严刑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文言文阅读
报刘一丈书
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 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何至更辱馈遗 遗,馈赠
B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报,回复
C相公倦,谢客矣!谢,感谢
D跃马疾走过之疾,快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君子疾夫舍曰而必为之辞 |
| B.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 |
| C.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 |
| D.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翻译
(1)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4分)
(2)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作者说“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