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无所恨:遗憾。
B.多所正匡:辅助。
C.盖是纤介之愆:过失。
D.亲其罪案:核实。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裴政善于断案的一组是
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②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
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   ⑤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   ⑥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3分)

A.裴政很有才干,被人们称赞。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文书案卷堆满桌子,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
B.裴政断案公平,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C.裴政执法宽严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D.裴政刚直不阿,他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后来因为直谏大子,被调出京城担任襄州总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2)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归还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勉强
C.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到……去
D.应侯不如文信侯专专擅大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B.乃封甘罗以为上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D.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国“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1)臣请行之君其试臣(2)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3)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4)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5)臣不知卿所死处矣(6)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1)(3)(4) B.(2)(5)(6) C.(2)(3)(6) D.(2)(4)(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峨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申矢尽,南军不迭,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①,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采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日:“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②以问侃,侃日:“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_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埋没
B.侃斩其使者以徇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驻扎
D.岂复计此一子考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一组是

A.乃夜溃围而出/侃结阵而还
B.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
C.我床非阉人所坐/侃长子鷟为景所获
D.一日一夜乃出魏境/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

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B.侃频劝采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羊侃的部队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②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①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②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③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④。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⑤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搜神记》,转摘自《语文读本》)
[注]①重身:怀孕。②比:等到。③低:疑作“砥”,柱下下基石。④僵:谓死后后僵硬直立不倒⑤踔: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将:带、拿) B.语汝子出户望南山(语:告诉)
C.王如其言煮头(如:像…一样) D.不负子也(负:辜负)



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表现莫邪子坚忍无畏的复仇精神的一组是()
①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②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③儿闻之亡去
④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⑤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⑥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③④

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4)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北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于其址
B.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C.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D.有碑仆道,其文漫(模糊)灭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有怠而欲出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下列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当其欣于所遇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不能喻之于怀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北:北面。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信服。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从。 D.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平明,汉军乃觉之乃自刎而死
C.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吕)马童面之
D.不忍杀之,以赐公。汉军至,无以渡。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B.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C.项羽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他,而项羽觉得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现在无一人生还,无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拒绝渡江。
D.项羽在乌江边与汉军短兵相接,杀死几百汉军,自己毫发无损,被他的老朋友吕马童认出来后,便无奈自刎。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