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春到齐鲁
余光中
①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机场。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②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③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⑤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⑥初春的济南,到处盛开着丁香,简直要害人患上轻度的花魇、花癫,整天眼贪鼻馋,坐立不安。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你不知该对谁笑才好。
⑦同为地灵所育,灼灼群芳只争妍一季,堂堂松柏却支撑着千古。从济南的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岱庙到孔庙与孟庙,守护着圣贤典范、英雄侠骨的,正是这一排排一队队肃静而魁梧的金刚。阴翳的树影萧森,轻掩着屋脊斜倾的鳞鳞密瓦,或是勾心斗角的犄望屋檐,再往下去,覆盖在横匾与楹联上,或是土红粉白的墙头,或是字迹漶漫的石碑。若是树顶有鸦鹭之类来栖,则磔磔怪争声中更添寒禽古木的沧桑。
⑧鲁中寺庙里巍巍矗立的,多半是柏,本地人把它念成“北”。那十天我至少观叹过上千株古柏,其风骨道貌却令人引颈久仰,一仰难尽。那气象,岂是摄影机小气的格局所能包罗?从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孟庙到孔林,那成千上万的木中长老,柏中华胄,哪一树不是历经风霜,饱阅世变,沧桑的记忆那么露骨地深刻在糙皮上面?朝代为古柏纹身,从蟠根到盖顶,顺着挺峻高昂的巨干,一直削上天去,像是凿得太痛,苍老而坚毅的霜皮竟都按着反时钟的方向朝上面拧扭,回旋成趣。
⑨岱庙里有五株汉柏,传说是当年汉武帝来泰山封禅,亲自手栽。耿耿汉魂,历劫犹健,但毕竟是两千多岁了,槎桠的枝柯早已炭化,霜皮大都剥落,只靠残余的片段向古根汲水,去喂预上虬蟠的苍青。问他们建元的往事,问张骞和苏武几时才回国,古木穆穆,只鸦啼数声便支吾了过去。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相传是因秦始皇在树下避雨而受爵,虽然更老,却不如汉柏长寿,早在明朝就被山洪冲走,要到康熙年间才加补植,现在也只剩下两株。
⑩古来松柏并称,而体态不同。大致而言,柏树挺拔矗立,松树夭矫回旋。譬之书法,柏姿庄重如篆隶,松态奔放如草书。泰山上颇有一些奇松,透石穿罅,崩进而出,顽根宛如牙根,紧咬着岌岌的绝壁,翠针丛丛簇簇,密鳞与浓鬣蔽空,黛柯则槎桠轮困,能屈能伸,那淋漓恣肆的气象,简直是狂草了。
⑾杜甫的《古柏行》说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不过是修辞的夸张。就算加州海边的巨杉,俗称红木者,最高拔的也不过三百六七十英尺。加州海边的怪松,天长地久,被太平洋的烈风吹成蟠曲百折的体态,可称“风雕”,而以奇石累累为其供展的回廊,神奇也不下于泰山之松,只可惜奇石怪松独缺名士品题,总觉得有景无句,不免寂寞。所以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
(本文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的题目“春到齐鲁”,既指春回齐鲁大地,又指作者在春天时节来到济南,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B.在作者的眼中,济南的春天具有人的灵性和情怀,她敞开胸怀,满腔热情地欢迎远走他乡的游子的归来。
C.文章说“花香如潮”,又说“如潮也还没有”,准确地写出了济南的春天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特点。
D.文中称济南古柏为“柏中华胄”,将其比作华夏后裔,借以表达对历经沧桑而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赞颂。

E.齐鲁大地的景物众多,作者却只选取丁香和松柏来写,是因为这些景物最能够用来承载作者的精神寄托。
作者为什么对丁香“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请简要分析。
文章末尾说:“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现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
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匀的。在对历史求和中,稍微具有无规性的历史和完全均匀规则历史的概率几乎相同。因此,理论预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这些无规性在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背景强度上引起小的变化。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已经观察到微波背景,发现了和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这样,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这些额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虽然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这样,广义相对论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为何宇宙如此这般。然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理论的结合预言,在这个称作暴胀的时期,微小的起伏会发展,导致星系、恒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它结构的形成。对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预言。这样,我们似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
然而,并非一切都已解决。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对此理论上还不能理解清楚。缺乏这种理解,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新的观测结果,理论的进步正迅速涌来。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霍金演讲《宇宙的起源》节选)
从原文看,下列对“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这些泡泡有的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有的不膨胀,后者是人们不大感兴趣的。
B.安全地逃避坍缩,继续以价格上涨一样的速率膨胀,从而产生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
C.宇宙不膨胀到一定尺度便不能安全地逃避坍缩,也不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如此,是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的,智慧生命就更谈不上了。
D.所谓“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涉及以下内容:宇宙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因此,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
B.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观察到微波背景强度,发现了与早期宇宙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
C.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这个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因而对宇宙的未来也就无法确定。
D.有早期宇宙的无规性,才会有某些区域的密度增高,高密度产生的引力吸引使得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最终这些区域就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理论结合所预言的,这表明我们似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
B.广义相对论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其自身也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任何一种理论都难免有其局限性。
C.新的观测结果和理论的进步正迅速涌来,这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宇宙为何如此这般,以及对宇宙未来的确定。
D.宇宙学之所以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硅片上创造的奇迹—微电子技术
  当你通过卫星转播欣赏世界杯足球赛的时候,当你用移动式电话和客户洽谈生意的时候,当你用国际直拨长途电话和远隔重洋的亲人畅叙思念之情的时候,当你在办公室通过荧光屏观察车间生产进度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近30年来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变化有多么大啊?你是否知道,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技术、通信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一项新的支柱技术,这就是微电子技术。
  1.微电子技术溯源
  微电子技术是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微电子技术和传统的电子技术的差别在于,微电子技术不仅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工艺、封装等的巨大变革。所有的传统元器件,如晶体管、电阻、连线等,都将在硅基片内以整体的形式互相连接,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单个元器件,而是整个系统或设备。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晶体管的出现。1947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巴丁、布赖顿和肖克莱制成第一支晶体管,开始了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的时代。晶体管的出现可以说是集成电路出台的序幕。
  随着晶体管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制造工艺的发展,科学家想到,为什么不把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连线都像制造晶体管那样做在一块硅片上来实现电路的微小型化呢?于是,晶体管制造工艺经过10年的发展后,1958年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2.集成电路漫谈
  微电子技术的研究重点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微小型化电路简称微电路,是一种结构上比最紧凑的分立元件电路小几个数量级、重量轻几个数量级的微结构电路。
  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指标之一是集成度。所谓集成度就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这个芯片的尺寸比小姆指的指甲还小)能做出多少个晶体管。也有的用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能做出多少个门电路(一个标准的门电路是由一个或几个晶体管组成的)来衡量集成度。集成电路发展的初期仅能在这个小面积上制造十几个或几十个晶体管,因而其电路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mall Scsle Integration,简称SSI)。到60年代中期,集成度水平已经提高到几百甚至上千个元器件(指晶体管)。我们把集成100~1000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Medium ScaleIntegration,简称MSI)。70年代是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Large Scale Integration,简称LSI)时代,这期间已经出现了集成20多万个元器件的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不仅仅是元器件集成数量的增加,集成的对象也起了根本的变化,它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部件,也可能是一台整机(如单片计算机)。 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简称VLSI)的时代,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已达10万以上,而且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
  生产集成电路的原料是硅、铝、水、某些化合物和一些普通气体,这些材料都不昂贵,但是,制造集成电路的过程却相当复杂,对所用的设备要求很高,所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而芯片价格的下降,只有依靠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才能达到。
  在硅片上制造微电路是成批地制造,在微小的面积上制出晶体管、电阻、电容而且按要求连成电路已属不易,而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制造出性能一致的芯片更加困难。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多是从硅片制备开始的,硅片的制备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严格的生产条件。集成电路的制作过程很复杂,为了保证工艺质量需使用大量昂贵的设备。而且,对生产厂房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集成电路的生产一般都要在超净车间中进行,这种厂房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大大地高于一般生产厂房。
问题
  1.微电子技术与传统的电子技术差别有二,一是,二是。使电子技术达到微小型化的关键是。
  2.根据本文提供的材料,请以《微电子技术发展里程》为题写一个简要的提纲。
  答:
  3.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需要哪些材料?它对设备的要求有哪些?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智能材料
  所谓智能材料,通常是指把高科技传感器、敏感元件与传统材料、功能材料结合在一起,并赋予这种新材料崭新的性能,使无生命的材料似乎有了“感觉”和“知觉”。
  最近,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新材料和新方法,使飞机上的关键结构部件有自己的“神经系统”、“肌肉”和“大脑”,科学家提出的方法之一是:在高性能复合材料中嵌入细小的光纤,由于在复合材料中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光纤,这些光纤就会像“神经”那样感受机翼和机体各处受力情况,并随时把情况向“大脑”—计算机汇报。一旦某一处的受力情况发生异常,如出现细小的裂纹等,“大脑”就会发出警报,通知驾驶员注意,飞机某处可能出现某种故障。
  “大脑”还会指令故障周围储藏的粘结材料自动释放出来,及时将飞机加固。这就是航空智能材料的一种。
  意大利的工程技术专家目前正在研制有“感觉”功能的“智能皮肤”。这是为未来机器人设计的模拟人体皮肤的人造皮肤。这种人造皮肤由内外两层组成,不仅具有弹性,而且厚度也和人的皮肤差不多。
  为了使人造皮肤能“感觉”到外界刺激的细节,工程技术人员在人造皮肤的内科层之间,夹了一层与水混合一起的导电胶状体,电流在导电胶状体中的流动可由电报测量得知。当外层皮肤受到压力时,胶状体就变形,电压就会发生变化。电压变化的信号传到机器人的电脑,机器人就知道皮肤的某处受到了压力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在两层皮肤之间还安装了若干微型压电陶瓷传感器,受到压力时就会产生电压,压力越大产生的电压就越大。这种微型压电陶瓷传感器十分灵敏,对纸张上凸出的小斑点都能感受到。不久的将来,用智能材料和电脑组装的,外观像真人一样的机器人一定会出现。到那时机器人将会与真人真假难辨。
问题
  1.下列对“智能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材料是运用仿生学原理制造出来的一种材料。
B.智能材料是具有人类智慧的一种新材料。
C.智能材料是指把高科技传感器、敏感元件与传统材料功能材料结合在一起的使之具有“感觉”和“知觉”的新材料。
D.智能材料是经过高科技处理使之具有人的智能的一种新材料。

  2.航空智能材料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发挥神经作用的?
  答:
  3“智能皮肤”能具有同人的皮肤相似的感觉,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谈病(节选)郝郑宏
①一日,表弟来访。时值南方高温,森林火起,北方春早,麦苗不生……
②寒暄过后,知他学医,遂与他谈起有关医学的话题,问他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
③他对此话题不甚感兴趣,支吾道:鲁迅似说过中医亡国。问他中医如何亡国,他便不作答。
④我说,换个角度,你平时喜欢玩电脑,我就向你请教一个电脑方面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能发明一种非常高明的杀毒软件,不仅能把所有电脑病毒都杀掉,并从此以后,使电脑病毒绝迹?
⑤他想了想后说,不可能
⑥其实答案很简单,除非人类彻底断了发明电脑病毒的念头,否则再高明的杀毒软件,也不可能使电脑病毒绝迹,杀毒软件和电脑病毒之间本来就是相生相灭的关系。
⑦再回到医学的话题。现代西方医学与疾病的关系何尝不类似于杀毒软件与电脑病毒的关系。古代的事不必说了,那时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是毒虫猛兽。倒退几十年,那时人们身上头上生虱子、肚子里有蛔虫都是很常见的事情;等里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把寄生虫杀死了,更小的东西,如细菌、微生物就冒出来……当年欧洲人入侵非洲时,普遍感染上各种所谓不知名的“热带病”,死人无数。欧洲医生遂不计辛苦,经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某种“药物”,可以杀灭“细菌”或“病毒”。但同时也完成了“细菌”或“病毒”间的一次生物链传播。从此,新的“病毒”被制造出来,以致无穷无尽。
⑧其实这一切麻烦的根源在于欧洲人的入侵行为。只要欧洲人不入侵非洲,就不会有什么“热带病”,社会也不必养活如此多的一生。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此类“无中生有”的人和事太多,说回来还是人心出了问题。比如:只要人类少一点嗔恨心,多一点平等心,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的威胁,也不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制造武器和养活军队;只要人类少一点贪婪多一分智慧,就不会导致如今把自然环境搞得如此恶劣(以致四时紊乱,气候颠倒),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天气“预报”、人工“增”雨“科学”抗旱……
⑨既然谈到人心,这就可以把话题引到中医上来了。
⑩“不治已病治本病”,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皇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本病,不治已乱治本乱”,否则“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1然而现代人终日做着“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苦差事却不以为苦,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提醒道:“人类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方面所谓的进步,都是建筑在我们无法忍受的损失之上的。
○12损而又损,圣人的时代一转眼就过去,圣人的言论片刻间就被遗忘……与此同时,电视上一群小人儿在欢呼:朝老天开炮!人工“增”成功了!
○13本来下雨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何以竟变得如此复杂呢?
下列对文题中的“病”的理解,能准确体现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A.指认身体里的寄生虫、细菌、微生物等“病毒”
B.指欧洲人入侵非洲时感染的不知名的“热带病”
C.指现代生活中人遗忘圣人言论、欲望过度之病
D.指自然界高温、干旱、沙尘暴等异常气候现象。

对文中画线句子“不治已病治本病”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指社会上的人们生病了才想到要去治疗,才想到要锻炼身体、从根本上杜绝生病
B.指中医提倡的不要等病象已成才去治疗,而应由表及里、从根本上找原因去防治。
C.指中医注重“以预防河五脏调和为本”的养生之道,不主张等病患已显才去治疗
D.指对社会及自然界的各种“病”态现象都要注意从表相岛内里找原因去“治疗”

对这篇文章内容、思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以自然、人体之“病”引出的话题,最后归纳到“人心”之“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B.文章借中医之说,谈治世之道,暗含了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C.文章以杀毒软件与电脑病毒的关系类比现代西方医学与疾病的关系,指出它们之间是相生相灭的。
D.全文以自然界的“病”为线索,在①⑧○12○13节都提及抗旱问题,形成一种呼应,思路清晰。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习记忆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有些人是出于好奇:脑袋怎么能学这么多东西?记这么多事情?有些人还希望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获得今年美国《科学》杂志给优秀分子生物学研究生颁发的大奖的中国留美学生时松海,研究的是神经可塑性,这与学习和记忆是有紧密关系的。通俗地说,神经可塑性是在经过刺激或训练以后,神经系统功能上发生的变化。学习记忆是其中主要的一类。
时松海获奖工作是研究LTP的分子机理。LTP是在对高等动物的神经可塑性的细胞机理研究中,1973年,英国的布理斯(Tim Bliss)和挪威的洛默(Terje Lømo)发现的长期性增强作用,是神经可塑性机理的重要发现和主要模型。神经细胞直接的信息传递是在两个神经细胞的联结部位(称为突触)进行。突触前分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突触后的受体分子,从而传递信息。时松海发现LTP可以调控受体进入突触后膜上特定区域。时松海研究生期间有两篇共同第一作者的《科学》和一篇第一作者的《细胞》论文,是突出的纪录。他原在冷泉港马林洛实验室做研究生。时松海毕业后去加州大学詹裕农(Yuh-NungJan)和叶公杼(Lily Yeh Jan)实验室做博士后。时松海目前在詹和叶实验室的同事们包括其他研究基础较好的博士后如李华顺和洪扬。今后几年,时松海在博士后阶段如果继续有优秀的工作,应该可以获得较好学校的助理教授职位和自己独立的实验室。他研究的神经科学不仅是科学家好奇心驰骋的领域,也对人类健康有意义。因为神经系统的疾病对社会的影响显得越来越大,包括老年痴呆、神经退行性变和中风。时松海用多学科手段进行研究,也适合综合性很强的神经科学。世界上研究神经科学人员不断增加,美国神经科学会于1970年成立时仅500多会员,到1998年已超过2万8千了。即使如此,许多有趣的课题目前研究还不深入,比如语言的神经机理。因此,还有许多待开发的领域,需要许多时松海和其他对激动人心的科学感兴趣的年青人。对于学习记忆,科学家们的理解还是很初步的。(饶毅)
——摘自2005年11月28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下列关于神经可塑性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神经可塑性是在经过刺激或训练以后,神经系统功能上发生的变化。
B.神经可塑性的实质是神经细胞的可调控性,因此,此项研究的实质还是以神经细胞为载体。
C.学习和记忆是神经可塑性中的最重要的一类。
D.LTP是神经可塑性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发现。时松海的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时松海的突出贡献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在研究LTP的分子机理中发现了神经细胞的长期性增强作用。
B.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研究生期间就能独立撰写两篇论文:《科学》、《细胞》。
C.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在研究LTP的分子机理中发现LTP可以调控受体进入突触后膜上特定区域。
D.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在研究LTP的分子机理中发现神经细胞突触前分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突触后的受体分子,从而传递信息。

根据文意,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松海在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使他可以获得较好学校的助理教授职位,甚至会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
B.时松海在冷泉港马林洛实验室研究生毕业后已经到了加州大学詹裕农(Yuh-NungJan)和叶公杼(Lily Yeh Jan)实验室工作。
C.时松海目前在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实验室的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包括其他研究基础较好的博士后如李华顺和洪扬等。
D.相对于神经科学这个大领域来说,需要探索与研究的东西太多,时松海所做出的成绩就显得很小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