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景物,显得鲜明生动。 |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
3)就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诗中用一个“”字明写山野的“静”,又用了哪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
,,。从“动和静”的关系角度赏析诗中的典型句子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词(刘禹锡)行秋(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嗾:“教唆”的意思。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 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漂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最能集中体现这首元曲情感的是哪个词?请阐释其具体含义。
答:
(2)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