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班同学用银边(边缘是白色的,其中不含叶绿体)天竺葵做作了如下实验,请你回答问题:
(1)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如图乙部分,然后移到 下,照射3至4小时。
(3)剪下这个叶片,去掉黑纸。将叶片放在盛有 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4)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甲乙丙三部分变成蓝色的是 。
(5)上述过程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写出其中一组 与 。
(6)上述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产物是 ,条件是 。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身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可关小白鼠的笼子)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我们应该设置 实验。
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2)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问:
(1)上述对照实验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一项实验条件不同,其余均相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实验因素是: .
(2)若实验前该同学提出了“光对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无影响”的假设,则根据假设所预期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
(3)若实验前该同学提出了“光对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的假设,则根据假设所预期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或 .
(4)若上述实验的实际结果是:有光照组种子萌发,无光照组种子也萌发,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情况如下表.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发芽情况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1)根据甲乙两组或丙丁两组实验可得出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是 .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较好的是 组.
(2)要证明“黑暗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把萌发的豌豆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豌豆植株,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这种性状特征的遗传是由细胞内的 控制的.
阳光、温度、水分、肥料以及二氧化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请围绕这些因素分析回答:
(1)为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控制温室内白天和夜晚的温度?
(2)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水分和无机养料完全充足的情况下,为达到可控温室内植物增产的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不断向温室内补充 ,试写出相应的物质转化表达式: .
某生物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 试管 |
食物 |
加入物质 |
处理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 1号 |
馒头碎屑2克 |
清水2毫升 |
搅拌 |
置于37℃温水中 |
碘液 |
变蓝 |
| 2号 |
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不变蓝 |
||
| 3号 |
小块馒头2克 |
唾液2毫升 |
不搅拌 |
变蓝 |
||
| 4号 |
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0℃ |
变蓝 |
(1)馒头在滴加碘液后变蓝是因为馒头中含有 。
(2)2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
(3)能说明唾液对馒头由消化作用的两支试管是 。
(4)该实验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