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时,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CO2+H2(g) CO(g)+H2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
n(CO2)/mol |
H2/ mol |
0 |
1.50 |
1.00 |
t1 |
|
0.40 |
t2 |
0.90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O)=0.60 /t1 mol·L-1·min-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00 mol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2转化率增大,H2的体积分数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CO和1.50 molH2O,到达平衡时,c(CO2)=0.90 mol/L
有一分子式为C8H14N2O3的二肽,经水解后得到丙氨酸CH3CH(NH2)COOH和另一种氨基酸R,则R的分子式为()
A.C3H7NO2 | B.C5H9NO2 | C.C5H9NO3 | D.C5H9NO4 |
下列情况下没有发生蛋白质变性的是()
A.用紫外线灯照射病房 |
B.用蘸有75%酒精的棉花球擦皮肤 |
C.用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
D.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微热 |
不能用作炸药的是()
A.胶棉 | B.硝化甘油 | C.三硝基甲苯 | D.浸渍了液氧的木屑 |
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
B.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
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
D.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B.质量数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
C.质子数相同的粒子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
D.某种粒子最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则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