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每个选项中的两组物质都能反应,且能放出同一种气体的是( )
A.铜与稀硫酸,铜与浓硫酸 |
B.铁与稀硫酸,铁与浓硫酸 |
C.硫化钠与稀硫酸,亚硫酸钠与稀硫酸 |
D.硫化钠与稀硫酸,硫化钠与稀盐酸 |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常见金属元素Z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百度”搜索知,Y、Z形成的化合物“室温下强度高,……。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由此可推测该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 |
B.化合物YW3水解产物之一具有强氧化性,由此可知Y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 |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X5是一种是否存在尚待确证的化合物,假如存在,该物质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X2,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 |
D.因为Z的氧化物熔点很高,不适宜于电解,故工业上常用电解Z与W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单质Z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
B.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较Cu2+小 |
C.阿司匹林制备实验中,将粗产品加入饱和NaOH溶液中以除去水杨酸聚合物 |
D.银氨溶液不能留存,久置后会变成氮化银,容易爆炸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过程都会用到胶体 |
B.植物油、脂肪、矿物油、人造奶油的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
C.首先在实验室制得金属钠的科学家是戴维,同时他还制得了金属镁 |
D.氢气是21世纪极有前途的新型能源,科学家可以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从而利用氢能 |
700℃时,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CO2+H2(g) CO(g)+H2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
n(CO2)/mol |
H2/ mol |
0 |
1.50 |
1.00 |
t1 |
0.40 |
|
t2 |
0.9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O)=0.60 /t1mol·L-1·min-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00 mol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2转化率增大,H2的体积分数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CO和1.50 molH2O,到达平衡时,c(CO2)=0.90 mol/L
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
弱酸的化学式 |
CH3COOH |
HCN |
H2S |
电离常数(25℃) |
1.8×10-5 |
4.9×10-10 |
K1=1.3×10-7 K2=7.1×10-15 |
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CH3COONa)> pH(Na2S) > pH(NaCN)
B.a mol/LHCN溶液与b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大于b
C.NaHS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
D.某浓度的NaCN溶液的pH=d,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d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