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通过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下列仪器中,在灼烧固体样品时必须用到的是 (填名称)。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
(3)实验中确定加热至恒重的方法是: 。
(4)若加热过程中有晶体迸溅出来,则测得的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方案二】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已知:Ba2++OH-+HCBaCO3↓+H2O)
(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3)实验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
(4)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方案三】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 ;D装置的作用是 ;分液漏斗中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 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 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
除去Na2CO3粉末中混入的NaHCO3杂质用 方法,化学方程式为。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①提取碘水中的碘,可用法;
②从氢氧化铜的悬浊液中分离出氢氧化铜,可用法;
③除去食盐水中的水,可用法;
④分离植物油和水,可用法。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 D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6分)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Ⅰ.硫酸具有A-D所示的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那些性质?请将选项字母填在下列各小题的括号内:
A强酸性 B 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1)浓硫酸可以干燥氢气()
(2)浓硫酸使木条变黑()
(3)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
Ⅱ.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 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⑦玻璃棒; ⑧100mL容量瓶。请回答: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选填序号)。
(2)经计算,配制100mL1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量取浓H2SO4时,俯视刻度线 |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
C.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珠 |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下降而未向其中再加水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6 mol/L硫酸溶液,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D仪器的名称,此实验D仪器中需要
放入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填“打开”或“关闭”), 在C中收到的气体主要为;当C瓶或A瓶中的气泡时,将活塞E(填“打开”
或“关闭”),此刻B瓶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是:
_;
(3)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