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完成小题。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
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 |
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变大 |
B.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口迁移频率加大,其中主要迁移应该为自发迁移 |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相信有一天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会很高 |
D.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
该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13-14题。该城市从1968~2000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变化为()
A.河流 | B.公路和铁路交通 | C.商业的发展 | D.工业的发展 |
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出现郊区城市化 | B.成为交通枢纽城市 |
C.成为旅游城市 | D.成为商业中心城 |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0-12题。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 B.a—c—d—b |
C.d—b—c—a | D.c—d—b—a |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
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 B.行政区 | C.工业区 | D.住宅区 |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完成8~9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
C.与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
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 | B.工业区 | C.交通区 | D.住宅区 |
该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4~5题。
年龄段(岁) |
0-14 |
15-29 |
30-44 |
45-59 |
≥60 |
男性人口(万人) |
5.04 |
25.14 |
14.68 |
4.94 |
1.76 |
女性人口(万人) |
3.84 |
37.0 |
11.63 |
4.01 |
1.78 |
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亿,超过总人口的10%,且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据此回答1~3题。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规模要小于一般国家 |
B.目前,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城市 |
C.由于社区养老社会水平、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都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不会给中国带来深刻的影响 |
D.中国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低 |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
A.环境的不断改善 | B.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
C.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 D.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这是因为()
①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②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③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年轻人在外独立生活和不愿意承担养老责任的情况比以前增多
④城市化水平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