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放学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用车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放学四十五分钟之后,她打电话给米夏儿——米夏儿是锡兰和德国的混血儿,安安的死党:
“米夏儿,安安还没到家,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我们一起离开教室的呀,我到家,他跟克利斯就继续走啦!”米夏儿声音嫩嫩的。
妈妈紧接着打下一个电话:
“克利斯,你已经到家了?那安安呢?”
“我们一起走的呀!我到家,他就跟史提方继续走啦!”
看看钟,距离放学时刻已经近乎一个小时。妈妈虎着脸拨电话:
“史提方,你也到家了?安安呢?”
“不知道哇!”史提方是个胖孩子,嘴里模糊不清,好像正嚼着东西,“我到家,他就自己走啦!”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正准备出门巡逻,门铃响了。
安安抬头,看见母亲生气的脸孔,惊讶地问:“怎么啦?”
“怎么啦?”妈妈简直气结,“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
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
“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了什么?”
“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
妈妈有点气短;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可是十五分钟的路怎么会用掉七十分钟?
“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你晚到妈妈害怕,懂吗?”
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好吧,洗手吃饭吧!
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十一点半,钟敲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地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都是男生,安安不跟女生玩的),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十一点四十五
经过一个庭院深深的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地撤退。妈妈看看手腕,十二点整
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的在研究地面上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廿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十二点十五分
史提方转弯。再见再见,明天下午我去你家玩。
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
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
安安住脚。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
Oh,My God!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塑料……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
十二点廿五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那是米勒太大的家,安安停下来,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
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矮篱外,他们彼此用晶亮圆滚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选自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有删改。)
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看见安安忙着做了哪些事?按照下面的提示作简要概括。
              ②             ③             ④                 ⑤望松鼠
仔细读下面这个句子,结合带点的词句体会当时的情境,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出安安的特点的。
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矮篱外,他们彼此用晶亮圆滚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文章前后两部分都强化了时间,但在交代时间的方式和效果上有所不同,请细读文中加点的部分,试作具体分析。
如果你打算将此文推荐给你的父母,你觉得文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有哪些可取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宋江见拿得方腊,大喜。便问道:“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鲁智深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迷踪失迳,迤逦随路寻去。正到旷野琳琅山内,忽遇一个老僧,引领洒家到此处茅庵中。嘱付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夜来望见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间山径路数是何处。今早正见这贼爬过山来。因此,俺一禅杖打翻,就捉来绑了。不想正是方腊。”宋江又问道:“那一个老僧今在何处?”鲁智深道:“那个老僧自引小僧到茅庵里,分付了柴米出来,竟不知投何处去了。”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令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1.《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别号。《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选段写到了方腊被擒的事,说说宋江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攻打方腊的农民起义军?
3.选段写到鲁智深拒绝了宋江“做官”和做“僧首”的劝告,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招聘幼儿教师余升平
①自打老黑人托马斯·吉姆从格林马戏团辞职以后,他就失去工作时的诸多欢乐。有一天,他偶然在纽约时报上看见一条招聘广告,这才激发起他消逝已久的内在热情,他也立刻被自己这个可能转瞬即逝的大胆念头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匆忙穿戴好演戏时的服装和各样行头,昂首挺胸地来到纽约诺伍得教会幼儿园。
②可是当托马斯·吉姆真的走进招聘办公室的一瞬间,他立即显露出从未有过的窘促和难为情,因为招聘室里挤满了前来应聘的佳丽靓妹们,看上去她们每个人都仪表端庄又不乏青春朝气,莫不显示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而相形之下,托马斯·吉姆就不免自惭形秽了,他满脸的络腮胡须,一件宽松的背带裤搭配褐色条纹长衬衣,真可谓不伦不类、滑稽可笑。
③好在黛丽丝园长无意间的一瞥就发现了这个鹤立鸡群的异类。“咳,后边的那位先生,招聘勤杂工在隔壁房间!”“噢,我叫托马斯·吉姆,是来应聘幼儿教师的!” 黛丽丝园长的下腭神经有些僵硬了。 “……什么什么,应聘幼儿教师的!……有没有搞错啊。请问您多大年岁了?” “噢,我是四九年三月七日出生的,今年刚好五十五岁了。” 扑哧的一声,招聘室里一个女人首先笑出了声,紧接着引起其他女人的一阵哗然声。“天呐,一个快退休的黑人老头来应聘幼儿教师的,这简直可以成为报纸的头版新闻了。”“这老头会给孩子们喂饭吗?”“ 他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吗?”“他给孩子们当厨师爷爷倒完全合适,嘻嘻……。”
④对于这种揶揄嗤笑,老吉姆故意充耳不闻,完全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不请自便地在黛丽丝园长对面的椅子上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然后认真地补充道:“我虽然年龄大了一点,可是人生阅历和经验都很丰富。最重要的是,我爱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黛丽丝园长抿着嘴唇,说:“……那么好吧,吉姆先生,请您谈一下个人履历,也就是您的幼教资历和实际经验!”“噢,说实话,我没有任何幼教资历!”“哈哈!”黛丽丝园长也忍俊不住地捂着嘴笑起来,她如释重负,现在完全有充足的理由赶走这个“外星人”了。“吉姆先生,我必须指出的是,做幼儿教师最起码也要受过专业的短期培训!”“我不理解,不就是管好一帮孩子们吗!”“可是我们要按着规定的教材课程,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各种知识以及技能的启蒙教育啊,这包括语言、算术、美术、音乐、舞蹈……”“噢,原来是这样!我是懂音乐和舞蹈的啊!” 说到这儿,托马斯·吉姆那随机应变的本领立即显现出来,滔滔不绝的话匣子一下子又打开了,他非常自信肯定地说:“我完全具备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您知道吗,我在舞台上干了一辈子,对孩子们喜爱的唱歌、跳舞完全在行!什么踢踏舞、霹雳舞我都跳得不错,不信我现在就可以演示给您看!
⑤幼儿园既不是舞台,也不是说书场,黛丽丝园长再也无暇听他腆着脸皮喋喋不休的纠缠了,她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很抱歉,托马斯·吉姆先生,我们不能聘用你!”“……您肯定?”“当然!”“唉,太遗憾了!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被你们拒之门外了。”吉姆老人从椅子上缓缓地站了起来,显露出一副被人拒之门外后悲天悯人的神情,并且不紧不慢地感慨道:“我是名老演员了,过去三十多年一直在格林马戏团里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深受观众和孩子们的喜爱!我非常热爱这个职业,因为我给孩子们带去快乐的同时也给我带来莫大的欣慰!多么怀念当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啊,也多么喜爱看见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脸啊!可是现在我老了,超过了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年龄。但是我总想着能换一种方式继续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快乐,我不愿意萎靡不振地在咖啡馆里消磨后半生,更不想让我一生在舞台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白白荒废掉!”
⑥说着话,托马斯·吉姆老人倏地走到黛丽丝园长跟前,他出人意料地突然“哗啦”一声拉开黛丽丝园长的办公桌抽屉,女人们还未看仔细,他已经伸手在抽屉里变出一簇姹紫嫣红的玫瑰花。然后,老吉姆趁黛丽丝园长的神智还未反应过来之机,又上前粗鲁地拉开她的衣服左口袋,从里边竟然抓出了一只鹦鹉。不容她分说,他再次手疾眼快地翻开她的衣服右口袋,伸手在里面又抓出了一只鸽子。接着,吉姆老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赫然拉开黛丽丝园长粉红色的下裙摆,从里边钓出一条活蹦乱跳的红色大鲤鱼…… 瞬间,整个屋里的女人们都被他一连串娴熟精湛的魔术技艺惊得目瞪口呆,谁也没看清楚老吉姆是如何变化出这些小动物的。眼花缭乱的现场贴身表演更让黛丽丝园长娇容失色,霎时间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⑦托马斯·吉姆酣畅淋漓地表演了他的绝活,接下来就是演好最后的谢幕收场了。 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呆若木鸡的黛丽丝园长,意味深长地说:“我是不具备你们要求的那些条件和资历,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我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快乐,明白它的意义吗?人的一生都用得着啊!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的教室里出现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马戏团小丑,他会变戏法,变出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那该引起孩子们多大的快乐和惊奇啊!”
⑧吉姆老人最后宣泄完了聚集在胸腔间的所有愤懑和不平,然后默默地收拾好属于自己的几件小道具,带着无限的悲怆,黯然出门离去。那些被他甩在屋里的黛丽丝园长和其它女人们,直瞪瞪着一双双不知所措的美丽眼睛,竟没有了一丝声息。 ……
⑨当天夜晚,托马斯·吉姆就接到了黛丽丝园长的正式电话通知:“吉姆先生,您被我们诺伍德教会幼儿园荣幸地聘用了,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歉意和敬佩!相信您将是我们幼儿园有史以来特聘的最优秀的幼教老师!”
⑩托马斯·吉姆老人终于笑了,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那份工作,而且薪金优厚!
文中黛丽丝园长对老吉姆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小说情节,填上合适的词语。
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些被他甩在屋里的黛丽丝园长和其它女人们,直瞪瞪着一双双不知所措的美丽眼睛,竟没有了一丝声息。
文中为刻画老吉姆形象,写了哪些情节?哪个情节最精彩?说说理由。
能否将标题改为“应聘幼儿教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人微未必言轻陈世旭
①有一年参加笔会,预定的路线司机没走过,全靠主办方的领导指路。车行到某处,一个当地文学作者忽然说:“路错了,刚过的那个岔口就该拐进去。”他和我一起坐在车子中间的位置,声音又怯生生的,前面的人显然没听见。我说:“你该到前面去告诉他们。”他迟疑了一会儿终于一步一步挪到前面,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声音依旧是怯生生的,像蚊子“营营”。依旧是没有任何人搭理他。他又一步一步挪回来,我问:“你肯定你是对的吗?”他很委屈地说:“我家就在那儿,可他们不相信我。”我本想站起来帮他说话,想想又作罢了,反正这地方我哪也没去过,到哪都行。结果,我们本该在预定的地方吃中饭,却到傍晚才吃上。
②类似的事我自己也多有经历:明明发现事情在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你去制止,有决定权的人却根本不予理睬,只能眼睁睁地跟着倒霉。原因似乎很简单:人微言轻。
③所谓“人微言轻”,《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人重视。”这的确让人沮丧,难免感慨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下,说话做事得不到重视,自身价值、理想抱负真不知从何谈起。
④那么,怎样才能不“微”不“轻”呢?有人出了主意:历练成高人、名人、不同凡响的人,诸如高官、老板、专家、教授、大款、大腕……有了地位就有了“分量”,也就有了“话语权”,可以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句顶一万句。
⑤春秋末期,就出过这样的奇迹。齐国的穰苴因为是婢妾生的而不被重用。晋国和燕国来侵时,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他去抵御晋军。齐景公觉得他人微言轻,给他配了个权臣当监军。监军很傲慢,根本不把他当回事,仗没法打。他忍无可忍,一刀宰了监军,树立了军威,收复了很多失地。齐景公要的是国土,不在乎少了一个权臣,战后封穰苴做了大司马。
⑥显然,古往今来这样幸运的“微人”不会太多。而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微人”变成“贵人”,而是不要因为“人微”而自卑自贱,怀疑自己的主见,以致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失去生活的信心。
⑦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个什么身份。很多人赢得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则往往是从重视和尊重自己的意见开始的。只要有充分的自信,即便真知灼见无人欣赏、披肝沥胆无人理会,这股力量也会始终支撑信念,时间最终会证明“微人”价值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害怕别人不尊重自己,但他却偏偏不爱尊重自己的意见。可见,大多数认为自己“言轻“的人,往往就是从轻视自己的意见,丧失自己的声音开始的。
⑧其实,“人微”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已不要觉得自己的“言轻”,那么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呢?
⑨首先是言者要想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大众的利益,从关心别人的角度出发,及时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克服“人微言轻”的狭隘思想,破除“说了也等于没说”的片面认识,真正行使好“主人翁”的权利,履行好“主人翁”的责任。
⑩其次是言者要敢言。在主观方面,每一个言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能因见一时不被重视,或不被人理解,就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一味地做“和事佬 ”;在客观方面,则要形成并维护一个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使言者得到肯定和鼓励。如此,言者由想言、敢言到要言,即言而有“信”。
⑾再次是言者要慎言。我们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不说都要达到真知灼见的水平,也要基本符合言之有物的要求,不能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或是人云亦云,不负责任;更不能片面地从某些局部利益出发,出歪点子、馊主意。这样不但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把自己陷入“不可信”而“言轻”的境地。
⑿因此,正确认知自我,不受“人微言轻”的局限,说负责任的话,说经过深思熟虑过的话,完全释放真才实学,充分表达真情实感,相信人微未必言轻,人微也同样可以活得骄傲而自尊。
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当人们的话语不受人重视的时候,往往就会把原因归咎到“人微”上。
B.认为自己“人微言轻”的人,往往会抱怨自身价值、理想抱负无法实现。
C.“想言”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敢言”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主见;“慎言”是尽量少说。
D.想言、敢言、慎言的人,即使“人微”也能做到“言不轻”。

下列的选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者的经历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⑦段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述“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什么身份”。
C.齐国穰苴的例子证明了人人都可做到不“微”不“轻”。
D.本文是从如何做到“人不微”和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两方面来论述论点的。

请列举身边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人微未必言轻“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给那些抱怨“人微言轻”的人提出一条忠告。

礼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C B(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作者:[美]杰瑞·沃曼)
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什么?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①段交代了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品析文中A.B.c三处加粗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
(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回答小题。(共8分)
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
①近日,CCTV-4“中国新闻”栏目称“吃方便面等于喝油”,情况确实如此吗?
②为了弄清油炸方便面究竟隐藏多少油脂,有关人员进行了实验。实验员首先将方便面捏碎放入烧瓶中,随后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石油醚溶剂,萃取出20毫升油,重约15克。对此,实验人员表示,这些只是方便面面饼中所含的油,还不包括调料包中的油。买验结论是,一包油炸方便面的含油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油量,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并不夸张。
③上海华东医院主任营养师陈霞飞表示,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科学性,方便面的确含油量很高,阅读包装上的食品标签就能知道。以某品牌一款红烧牛肉味油炸方便面为例,一包129克的方便面,105克的面饼中含有20克脂肪,24克的调料包中含有11.7克脂肪。陈霞飞指出,这里写的脂肪其实就是油脂,也就是说,连汤带面吃一袋方便面会吃进31.7克的油脂。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应该控制在25-30克。可以说,吃这样一包方便面,一天的用油量就超标了。
④油炸方便面含油量高,那么非油炸方便面含油量如何呢?阅读同品牌一款红烧牛肉味非油炸方便面的食品标签后发现,包装注明每100克产品含脂肪8.6克,可以说这包面饼7 5克、配料23克的万便面,含油量约等于8.6克,确实远低于相同味道的油炸方便面。
⑤对此,陈霞飞表示,非油炸方便面相对健康,但也不能多吃,无论油炸还是非油炸,万便面只可用于就餐不便时补充能量,不能提供足够营养。实在想吃时,最好用锅煮,每次只放料包的1/3,再加些青菜、鸡蛋、肉类,且最好不要喝汤。
(选自《牡丹江晨报》)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方便面 B.方便面营养差
C.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 D.方便面含油量高,最好少吃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中划线词语“相对”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我们要科学饮食。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