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4月28日,中国最长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贯通,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市民开车5分钟即可到黄岛。结合图文材料,完成小题。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长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
C.社会政治因素 D.科学技术因素

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意义的是(  )

A.带动了隧道沿线经济的发展
B.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C.缓解了青岛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证明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4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离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2.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D.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

图2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3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3.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

图1为6月22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与北京的白昼相比,甲乙两地的昼长
A.都长于北京 B.都短于北京
C.甲地短于北京,乙地长于北京D.甲地长于北京,乙地短于北京
2.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B.该日甲地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
C.乙地气候常年炎热干燥D.流水侵蚀是塑造乙地地表的主要外力作用

右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下题。

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3月21日,当①地日出时②地

A.也正值日出 B.正值午夜时分
C.再过1小时30分钟日出 D.已经日出1小时30分钟

图A是我国沿海某省风能区划图,Ⅰ、Ⅱ、Ⅲ、Ⅳ分别表示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风能可利用区和风能贫乏区,图B是甲地全年各级风频和风频能量图,据此回答1-2题。
1.在风能贫乏区出现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的“孤岛”,其影响的因素是
A.技术 B.植被 C.地形 D.湖泊
2.关于图B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频和风频能量成正相关关系
B.风频和风速成正相关关系
C.风频能量和风速成正相关关系
D.风速为10米/S 时虽然风频最大但是风速小,所以风频能量并没有达到最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