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图一 1978——2013年我国市场化指数(%)
注: ①市场化指数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一般认为60%为市场经济临界水平。②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图二 1978——20l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材料一 当前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市场作用的发挥,诸如,一些地方政府代替市场主体做决策、上项目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一些企业制假售假、侵权、违约、恶性竞争等现象依然严重,而地地方政府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一些新兴行业、产业缺乏有效规范,规则制定滞后,监管体系不健全;石油、电力,金融、铁路等行业资源长期被国有企业垄断,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1)图一、图二反映了那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说明怎样才能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 分)
材料二 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求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为此,国务院指出,要“逐步建立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政府各部门要晒出权力清单,不得在清单外实施其他行政审批。经国务院各部位公布权力清单之后,山东、浙江、安徽等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纷纷晒出权力清单。
(2)各级政府晒出权力清单有何政治意义?(12分)
材料三 三十六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竞争、开放、公平、民主、法制等意识深入人心,摆脱了万马齐暗的社会状态、教条僵化的思维方式,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提高,GDP 跃居世界第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全体人民切实分享了改革发展的红利,目前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改革为什么能取得伟大成就。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
某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两个角度,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6分)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1)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2)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道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1)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年”,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