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种方法,其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脱毒植株,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花芽、叶芽等处的分生组织,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中除需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诱导外植体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为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如紫杉醇,可将①______________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机械作用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浮液,再经过____________即可获得大量细胞。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要在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下进行,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异常,进而导致植物性状遗传不稳定甚至出现不育。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大量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还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育种过程。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 kg·hm-2)、氮肥(255 kg·hm-2)、保水剂(60 kg·hm-2)+氮肥(255 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____________;步骤②____________。
(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释放量计算。

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
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思路,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1 mg·L-1的氯苯溶液、染色液、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2)绘制一个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
(3)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4)检测微核时可用________ 溶液作染色剂。微核检测技术高度灵敏,简单易行,你觉得它还能应用在哪些社会热点问题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

阅读下列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目的:
①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②确定某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范围。
(2)材料用具:
萝卜、水稻、油菜等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100 mg/L、10 mg/L、1mg/L、0.1 mg/L、0.01 mg/L)。
(3)实验步骤:
①取5支试管,编号。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②在5支试管中各放入2粒某植物种子,浸泡24小时。
③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每个培养皿内事先都垫上用蒸馏水浸湿的滤纸,将从1~5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5号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假设氧气充足)。
(4)观察与收集数据。
(5)分析与讨论:
问题1:本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够严谨,请指出并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和具有普遍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若你是该实验小组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你按实验目的的要求,设计一张记录表格。

某遗传实验小组用纯合的紫花香豌豆(AABB)和白花香豌豆(aabb)杂交,得到F1植株366棵 ,全部表现为紫花,F1自交后代有1 650棵,性状分离比为9∶7。同学甲认为F1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学乙认为F1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你认为同学乙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否正确。
Ⅰ.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海参溶菌酶(SL)的流程。请据图回答:

(1)过程I中首先在 作用下合成海参溶菌酶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SL目的基因,扩增过程中要用到具有热稳定性的
(2)过程II中要用相同的 切割目的基因与 ,再用 将二者连接起来,再导入大肠杆菌中,形成大肠杆菌工程菌。
(3)若要检验SL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以用 技术,若没有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则需要用 做探针来检验是否转录出mRNA。
(4)已知海参溶菌酶中含145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 个脱氧核苷酸。
(5)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组织、体液及分泌物中,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促进细菌细胞的裂解,在动物的 中发挥重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