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明显属于前者的是
A.汉武帝内朝制 | B.唐朝三省六部制 |
C.宋代文官体制 | D.秦朝三公九卿制 |
清赵翼对某时期政制之变时云:“迨至七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符合赵翼评论的历史时期是
A.战国 | B.秦朝 |
C.西汉 | D.东汉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梭伦曾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梭伦所保护的“双方”是
A.公民与贵族 | B.平民与公民 |
C.贵族与平民 | D.公民与外邦人 |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三字经》中对应历史时段在
A.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
B.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 |
C.公元前3——公元1世纪 |
D.公元3——公元1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