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
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
不仅仅在三元里,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有众多的中国民众为英军以及后来的英法联军服务,他们为这些“夷人”提供后勤,刺探情报、引路,甚至直接参与作战。材料内容表明了当时的中国人( )
A.尚未形成民族国家的意识 |
B.拥护英军统治 |
C.具有很强的反封建意识 |
D.希望借助英军势力来推翻旧有的封建统治 |
司马光《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宋代商品经济活跃 | B.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 |
C.宋代人生活十分腐化 | D.社会分化现象十分严重 |
魏征的直谏,备受封建文人推崇,无论是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其“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尤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启示。材料中魏征的直谏()
A.对保持唐代吏治的廉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B.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
C.正直的大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D.与君权形成了分立对峙的局面 |
民国19年国民政府的《民法》规定:“...夫妻两愿离婚者,得自行离婚,以书面为之,并应有二人以上证人签名,夫妻一方提出离婚,得向法院请求离婚。”这说明当时()
A.男女双方自主决定是否结婚 | B.婚姻形式必须是一夫一妻制 |
C.男女双方结婚年龄需要限制 | D.合法婚姻须经过一定的程序 |
据统计,1978年,我国总就业人员为40152万人,农业就业人员28318万人,占70.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6945万人,占17.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4890万人,占12.2%。据此可知()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明显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的解决了当时的就业困境 |
C.此时的我国就业结构还是农业国家的就业结构 |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了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