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最能说明( )
|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 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
|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
| 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
(2015年福建卷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
|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
(2015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
|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2015年浙江卷文综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5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
|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