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
|
1965年 学校数 |
比旧中 国最多时 增长 |
1965年在校学生 |
比旧中 国最多 时增长 |
高等 学校 |
434所 |
1.1倍 |
67.4万人 |
3.3倍 |
中等 学校 |
80 993所 |
14.1倍 |
1 432万人 |
6.9倍 |
小学 |
1 681 000 所 |
4.9倍 |
11 626.9 万人 |
3.9倍 |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
A.内外服制度 | B.分封制度 | C.宗法制度 | D.礼制 |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方针的核心是
A.“一国两制” | B.两岸直接“三通” | C.“一个中国” 原则 | D.台湾高度自治 |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1949年 | B.1954年 | C.1966年 | D.197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