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 | B.公平公正 | C.倾向权贵 | D.崇尚峻法 |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金陵秘事》,从1948年国民党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金融币制改革为入口,再现了国民党内部官员为了利益各自为营,以致最终作茧自缚的黑幕。与这场币制改革有关的是
①目的是想将发行新币与限制物价双管齐下,以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以法币代替金圆券,搜刮人民,四大家族中饱私囊
③支持内战,作“卷款潜逃”的准备
④结果还是通货膨胀,“货币改革”失败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D.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B.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