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B.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C.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各项对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观察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A.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B.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C.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D.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