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 A.①② | B.①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
| B.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
| C.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
| D.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
|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
|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
|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
1950年,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图)。列宁当时创办该报主要是( )
| A.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作好准备 |
| B.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作准备 |
| C.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作准备 |
| D.为发动十月革命作舆论方面的准备 |
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 )
| 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
|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
|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D.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