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