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在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见下表,鉴于表中所反映的情况,1953年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决定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中国(1952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止共产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雍正帝设军机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指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一“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1年六届
37
11
4
8
60
61
1952年
42
7
11
0
60
70
1954年
44
10
2
4
6
73
1955年
42
12
6
0
60
70
1956年
47
24
8
0
79
60
1957年
48
27
7
0
82
59
1958年
44
28
9
0
81
54
1959年
44
29
9
0
82
54
1960年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
表二 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十六届
38
48
30
1962年
42
56
11
1963年
41
57
12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6年
46
57
20
1967年
45
58
17
1968年
44
58
23
1969年
48
56
21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完成: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表一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表二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