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
A.春秋战国 | B.汉朝 |
C.隋朝 | D.唐朝 |
下边两幅图画反映的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特点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改善与美国、日本等大国的关系 |
C.积极寻求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有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中含有的信息有()
①国王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②国王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大权
③贵族重臣与城市代表享有立法之权
④国王地位崇高但权力受限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邓小平理论 | D.科学发展观 |
陈独秀说:“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族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资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下列属于资产阶级为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而进行的斗争的是()
A.进行了辛亥革命 | B.颁布《资政新篇》 |
C.颁布了《共同纲领》 | D.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所谓的“长征精神”是指()
A.实事求是,坚持两个“务必” |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C.革命的首创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艰苦奋斗的精神 |
D.坚忍不拔,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