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
C.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
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
D.与以S型活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
C.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不同的是( )
A.碱基序列 B.碱基种类 C.(A+G)/(T+C)的比值 D.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