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日本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万能细胞)”而获诺贝尔奖。下图是“万能细胞”的诞生过程(图中来自胚胎干细胞的OCT4、SOX2、NANOG和LIN28等基因决定细胞“全能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位科学家的研究用到了 、_________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2)获得大量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技术。 图中病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为方便筛选,在重组病毒中除了插入的目的基因外,还应有__________基因。
(3)将重组病毒导入皮肤细胞后,要通过 技术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重组到皮肤细胞的___________上。
(4)图中由皮肤细胞到“万能细胞”的“改造”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 过程,在培养“万能细胞”的培养液中除水分、无机盐、葡萄糖、生长因子等物质外,还必须另外添加 。
(5)“万能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你认为研究“万能细胞”有何实践意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条)
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
||
植物 |
IAA分布(%) |
|
向光侧 |
背光侧 |
|
A |
50.0 |
50.0 |
B |
50.2 |
49.8 |
C |
50.1 |
49.9 |
D |
49.5 |
50.5 |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IAA的化学本质为,IAA的运输方式为,IAA的运输方向为。
(9分)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和C细胞均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他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 B细胞是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会迅速分别产生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细胞。
(4)图中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__。
(5分)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形,可以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此时种群增长率为。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
(3)迁入种群在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5分)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试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K]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
②。
(3)丙种群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中的_________。
(6分)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
(1)调控该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
(2)2代表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则下列关于反射弧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6代表感受器 | B.1代表传出神经 | C.3代表突触 | D.5代表效应器 |
(3)兴奋在3中的传导是单向的,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4)如果将1中神经纤维取出一段进行如下图的实验,请分析回答: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如图),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