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贯穿南北,链接古今。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 … 京杭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京杭大运河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审报预计2014年完成。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京杭大运河要整体申报世界遗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上海世博将成为一个舞台和窗口: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参与世博、做世博文明使者的志愿者将成为世博期间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民营企业将通过这个舞台和窗口展现其“无限活力”。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上海作为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窗口,既要向全世界展示多维的中国传统,同时也要吸纳更多的优秀外来文化,实现“展示与吸纳”的双赢。上海世博会使中华文明的精髓与世界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得以发展。
材料二:复星集团、阿里巴巴、民生银行、大连万达、红星美凯龙、苏宁电器、美特斯邦威等组成的中国民企第一阵容参加世博 “民营企业联合馆”。世博会所引发的“会展经济”将带来滚滚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国家实施启动内需战略的大背景下,一大批企业迅速崛起,民营企业应该在遵循世博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利用这个超级平台更好地达成自身价值实现,并抓住机遇进行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世博民企联合馆将以“无限活力”为主题,诠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对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假如你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名志愿者,应该怎么在这个“舞台和窗口”中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民营企业如何在世博这个舞台和窗口中实现“无限活力”?

某学校高三(2)班学生开展课题为“走进低碳生活、发展低碳文化、加强低碳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信息一:【走进公民低碳生活】

信息二:【呼吁加强低碳合作】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主张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信息三:【感受身边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之下,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各种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感悟自己带来多大量的碳排放,让人们可低碳生活。企业主动承接低碳战略,低碳环保的特性促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品牌展现出的绿色文化浓郁飘香,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我们抓住低碳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信息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假如你一个环保使者,如何向各国公民和国际社会呼吁“走进低碳生活、加强低碳合作”?
(2)分析信息三,指出“感受身边低碳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材料一:
图表一:我国2004——2009年GDP及其财政收入
图表二:我国2004——2009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情况

注:根据财政部最新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垄断性行业与一般性行业实际收入差距达到10倍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不断扩大。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方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先富”。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表一、二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
(2)有人认为, “只要把蛋糕做大,就能促进社会公平”。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偏颇所在,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三,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说明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一:从2008年8月1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将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有些人准备把已投入保险中的资金转为存款,但保险专家建议——加息不轻言退保,因为保险不同于银行储蓄,可以随时提取。只要买了保险,不管是否出险,保险公司已经为客户提供了服务,所以一旦客户退保,保险公司必然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材料二:今年35岁的杨先生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骨干,他家庭财务状况如下:固定资产75万,银行存款13万,工资月收入1.5万,年终分红8万,基金5万。虽然杨先生收入不错,但由于要赡养四个老人,且随着3个月前孩子的出生,各项花销在不断增大,让杨先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1)结合材料,在银行加息的情况下,请你为杨先生制订一个合理的家庭理财计划,并说明理由。
(2)同时你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利率对城乡居民和经济发展将起到哪些影响作用?

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下滑,中国也受牵连。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一方面公布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还从2008年10月9日起,对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及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自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请问:(1)材料中体现国家采用了哪些宏观调控的措施?
(2)这些措施分别如何发挥作用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