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 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 |
| B.以温和的行政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
| C.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 |
| 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梭伦有诗云:“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使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改革在当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缓和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 | B.维护了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 |
| C.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 D.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香港《亚洲周刊》引用辽宁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3.5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 B.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
| C.进一步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 D.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 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 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
| 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 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 |
《蒋介石日记》中写到: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一篇演讲词发表后,敌必对我恨之入骨髓。彼梦想我屈膝之意可以休乎?”由此可以看出
| A.日本全面侵华阶段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 |
| B.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 |
|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 D.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 |
早期维新派主张中国效法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康有为主张光绪帝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厉行改革,清末在“预备立宪”中则采用德日模式。上述过程反映出
| A.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缺乏社会基础 |
| B.满洲贵族不愿放弃绝对权力 |
| C.知识界的主张背离了中国国情 |
| D.德日经济的成功对中国产生决定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