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 “飞船” 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这反映了

A.《申报》是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
B.通俗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C.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
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B.国民革命的重要性
C.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A.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
C.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