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国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C.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法国的沦陷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以及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变化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利机构出现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撼。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性格怯懦 B.清朝祖制
C.君主制度 D.宗法制度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

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
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