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国际组织是当代国际社会的重要元素。回答问题。
1. |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图中的()
|
2. |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回答问题。
1. |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
2. |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 |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 B. | 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
C. | 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 D. |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A. | 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 B. | 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
C. | 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 D. | 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表2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A. |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
B. |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 |
C. |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
D. |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