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厉害,由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发展,甚至蔓延
到部分农村。近段时间以来,不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雾霾天气严重,发出了橙色预警。就是像我们
泰州,今年以来,雾霾天气也开始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影响。两会召开在即,九年级①班的同
学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献计献策,然后汇总写信给人大代表,为和谐社会
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⑴九①班同学了解关注时事政治并献计献策,这是积极履行________________权利,同时这也是亲近社会
服务社会的表现,关于雾霾天气的影响,尤其不利于和谐社会哪一方面的建设?
⑵请你分别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角度为治理“灰霾”向有关部门出谋划策。
⑶请你代表九年级①班全体同学围绕 “提升城市环境,创建和谐泰州”这一主题向贵校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化泰州建设步伐。和谐泰州,人人有责。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齐心协力,相信我们泰州会更美丽、更和谐。为此我们九年级①班特向全校师生倡议如下:
①
②
③
九年级①班全体同学
XX年XX月XX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9月9日上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他指出:教师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65年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针对上述材料,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习主席的讲话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好老师”的渴求。那就请你再重温一下你所知道的老师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学习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
在学习了“心中要有杆‘称'”后,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写出召开主题班会的步骤
(2)为本次班会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3)开展这样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材料一: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2014年1至9月份,池州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8.3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亿元,同比增长28%;池州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转型稳步推进,多数指标增幅居全省中上游水平。
材料二:池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件建设如火如荼。2014年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精心建设“三街一馆一堂”,大力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活动,11-12月举行“最美池州人”、“第三届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
材料三:2014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池州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在机制创新和品牌创建上跨上新台阶,加快打造城市品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影响力和集聚力,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为展示安徽池州风采,引导初三毕业生正确选择成才之路,建设幸福池州,某校九年级决定在毕业前夕组织一次以“为振兴池州,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假定你是班级一员,请按照下列步骤完成相关的任务。
【成就展示】
(1)同学们搜集池州市36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在班级进行展示。你的搜集途径和展示方法分别是什么?请各写出两种。
【畅所欲言】
(2)同学们就池州市36年来取得成就的原因各抒己见。请说明你的观点
【学习最美】
(3)“最美池州人”、池州“道德模范人物”承担了责任,集中表现为____精神。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4)池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赠言共勉】
(5)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前就如何“立志成才、建设家乡”互赠毕业留言。请你根据要求也给同学写出两条。
[社会关注]有传言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个网点将要倒闭,引起了近千群众恐慌挤兑现金。经查实这又是一个谣言,银行方面立即对群众进行宣传解释称“储户存款受法律保护”,但此举并未快速缓解挤兑的情况。
据悉,该网点所在的盐东镇近年来发展了数十家担保公司,时有发生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现象,当地居民对银行问题颇为敏感。24日中午前后,一则“射阳农商银行将要倒闭”的谣言在民间流传,民众一传十,十传百,因而引发挤兑风潮。
[编辑点评]又是一起谣言惹的祸,轻信了谣言的居民或许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存在盲目的从众心理。但这真不能全怪他们,一些不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不完善的金融政策,导致谣言有煽动人群的力量,目前造谣者已被抓获。
(1)请你运用法律方面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造谣行为。
(2)根据材料分析造谣者能得逞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请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谈谈怎样才能让谣言无处藏身?
(4)青少年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5)公民在行使权利应该注意什么?
材料一:国家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校发出通知,倡导全国2.2亿多名中小学生从2014年9月1日要在老师或家长陪伴下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它将传授适合中小学生避险自救的常识、技巧,教他们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这是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政府借助媒体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材料二:从1996年起,我国每年都举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然而,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仍然暴露了一些师生避灾知识匮乏、避险意识薄弱的问题,说明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1)这两个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________________权利的保护?
(2)这项权利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3)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或危害学生的现象?
(4)请你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3条合理化建议。
(5)青少年应该掌握的必要的自我安全知识技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