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较,省时、便捷的网络购物正日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网购也存在不易辨别商品真伪、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材料二:见右图。

材料三:2013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消保法“与时俱进”地新增了个人信息保密条款,明确了网络购物“无理由退货制度”,赋予网购消费者“后悔权”。这是该法实施20年来的首次修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可以概括出哪些信息?
(2)材料三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新增个人信息保密条款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什么权利?
(3)新消保法的颁布和实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运用法律知识开放性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骑自行车不慎将一个小孩撞倒,小明打算将小孩带到医院检查身体却遭到拒绝。孩子的母亲将他扭送到附近的派出所,并向他索要巨额赔偿。小明表示反对,派出所以小明不缴纳赔偿为由将其关押了一个半月。事后,孩子的母亲和小明分别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孩子的母亲向法院起诉小明属于什么诉讼?小明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2)小明向法院起诉当地派出所属于什么诉讼?
(3)从以上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年仅14周岁的八年级学生王某,经常旷课逃学,到电子游戏厅或网吧玩游戏,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老师公布了班级排名,王某排在最后一位。王父对其前途丧失了信心,回家后就将他毒打了一顿。王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来王某在老乡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工厂做学徒工,王某不堪重负,多次提出离开工厂,遭到厂长拒绝。
(1)材料中王某的老师、父亲以及厂长的行为分别违反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2)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是什么?
(3)王某的经历对你有何启示?

2014年5月23日,湖北省成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刘汉、刘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刘汉、刘维行为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上述判决中的主刑是什么?除此之外,主刑还有哪些?
(3)上述判决中的附加刑是什么?除此之外,附加刑还有哪些?
(4)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

夏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夏某历次所受惩处的性质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2)夏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上述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乘车、乘船、乘飞机时,要遵守制度,听从指挥,维护交通安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等危险品;参观浏览时,要爱护游览地的公共财产、文化古迹和花草树木,维护良好秩序,注意卫生,不随地乱扔杂物等。
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