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加水稀释,c(Na+)/c(HCO3-)的比值保持增大 |
B.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c(CO32-)+c(HCO3-)] |
C.在高锰酸钾溶液中,H+、K+、SO42-、葡萄糖分子可以大量共存 |
D.已知:Ksp(AgCl)=1.8×10-10, Ksp(Ag2Cr2O4)=2.0×10-12,则Ag2CrO4的溶解度小于AgCl |
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b mol氢气,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A.![]() |
B.(a-b) mol | C.![]() |
D.(a+b) mol |
如图一段封闭的U形管,封闭的一端有一段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其他两段为液体,已知液体与气体不反应,使CH4和Cl2在一定的光照下缓慢反应,则中间气柱的位置和长度的变化情况是(假定中间气柱未移出U形管的水平部分)
A.右移,变长 | B.右移,变短 |
C.右移,不变 | D.不变,变长 |
如图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已知酯类在铜铬氧化物(CuO·CuCrO4)催化下,与氢气反应得到醇,羰基双键可同时被还原,但苯环在催化氢化过程中不变,其反应原理如下:
RCOOR′+ 2H2RCH2OH + HO—R′
关于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0H14O5 |
B.该有机物可以与浓溴水反应 |
C.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有醇类物质 |
D.1mol该有机物在铜铬氧化物催化下仅能与2mol氢气发生反应 |
铁在下列四种情况中腐蚀速率判断正确的是
A.a>b>c>d | B.b>a>d>c | C.d>c>b>a | D.b>d>a>c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操作 |
|
① |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
② |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
③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④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⑤ |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 NO3)2的混合液 |
⑥ |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