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凸显中国贸易大国地位。但是,由于受到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资源环境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经济发展深层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传统优势正逐渐减弱,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顺应这一趋势,从根本上我们应该
①以效益为核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②坚持“走出去”战略,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③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外贸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外贸的发展空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8年7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札幌出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发展中五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利益相关、命运与共。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必然使各国商品、劳务、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得到优化配置
②它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③它在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④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小煤矿利润一般能达到每天10万元,中等煤矿利润达到每天30~40万元,而特大煤矿利润则超过每天100万元。正是暴利导致了矿难悲剧的发生。这说明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
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 D.拜金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 |
右图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解读本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 |
B.“先污染后治理”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
C.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程度也越高 |
D.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
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把食品市场作为强化市场监管的重点,开展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这表明
A.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 B.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监管市场 |
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 D.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监管市场 |
经济增长可用以下函数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