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纪元,打造中国改革升级版。
材料一: 改革开放34年经济发展成果
表: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
1978年 |
2012年 |
增长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45 |
518942 |
141倍 |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
190 |
5680 |
29倍 |
外汇储备(亿美元) |
1.67 |
33116 |
1.98万倍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1132 |
117254 |
103倍 |
注: ①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②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图: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小张同学认为:“发展经济,发挥市场作用很重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再重要了。”
材料三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亮点纷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进行试验性应用,为开发深海资源创造条件;“天河”超级计算机能帮助新材料的研发、飞机的设计制造;亩产988公斤的超级水稻,促进我国农业粮食生产的发展;3D打印技术推动制造业的革命;“翼龙”无人攻击机等高科技武器,为维护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如虎添翼。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评析小张同学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材料一最近,一首《万雾生》蹿红网络调侃最近北方的雾霾天气,歌词中写道:“从前冰城美呀四季清呀失呀,今天十米开外看不清哪是哪呀…从前你说话呀,声音清呀脆呀,今天电话里面你却在咳呀咳呀…街上行人带上口罩演大侠白眉,武功再高你也看不清对手是谁…”表达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与无奈。
材料二 2012年3月,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谈谈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意义。
阅读以下图片:
失衡
针对上图中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铁道部统管着中国铁路的规划、投资、建设、监理、运营以及安全,这种体制存在政企不分、运力紧张与资源闲置并存等问题0 2013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这次改革在政府职能整合的背后,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将经营权下放给企业,让企业在不断深入的市场化竞争中,盘活铁路交通的经营。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进入21世纪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进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如全面取消农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多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等。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中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显著。截至2012年底,全国3076个公共图书馆、3301个文化馆、405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 的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分析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教育与媒体支出540.54亿元,增长9.3%。逐步解决文化事业费支出比重过低的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