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加点的词
其真无马邪 其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悄怆幽邃 |
邃:深 |
B.为坻,为屿,为嵁 |
坻:水中高地 |
C.斗折蛇行 |
蛇:蜿蜒曲折 |
D.以其境过清 |
清:凄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 |
潭西南而望 |
人不知而不愠 |
B.以 |
以其境过清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C.之 |
心乐之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
D.乃 |
乃记之而去 |
乃重修岳阳楼 |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
B. |
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
C. |
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
D. |
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
孟子曰:"尽信书 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 ②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 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 ④ 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 |
B.必有我师 焉 |
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
C.一日 暴之 |
居 暴起,以刀劈狼首 |
D.是亦教诲之而已 矣 |
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 |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
B. |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
C. |
【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
D. |
【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
B. |
【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
C. |
【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
D. |
【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因,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大观: ②景: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 闻妇人哭声极哀 |
闻: |
|
②东坡亦为 怆然 |
怆然 |
|
③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
即: |
|
④ 竟不索其直 |
竟: |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5)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只填序号)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④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⑤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⑥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⑦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⑧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述学习的语录:
论述治国之道的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