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投入试运营,不但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也改善了我市空气质量。
I.地铁站里氧气含量的测定
地铁站里氧气的含量应与地面保持一致。现有一瓶从地铁站里收集到的空气样品,康康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定样品中氧气的含量。请指出测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至少3条)

Ⅱ,铁的冶炼
地铁的修建需要大量的钢材。康康用下图装置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提高CO的利用率,你将怎样改进此装置?

Ⅲ.金属材料在地铁方面的应用 在地铁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
(1)地铁入口处的雨篷骨架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铁的原因是         
(2)钢轨用锰钢的原因是     
(3)出口处的广告架是金属经焊接而成的,焊条的熔点     (填“>”、“=”或“<”)组成焊条的纯属金属的熔点。
Ⅳ.金属的活动性
康康到工地了解了部分金属材料的防锈问题。技术人员告诉他,采用镀锌钢管做水管时,最好不要用铜质接头。为了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康康把等表面积的铁片和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
(4)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5)甲试管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填“增重”、“不变”或“减轻”),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上述实验不能够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Ⅴ.郑州地铁1号线每车次运送乘客约1800人,走同样的路线,CNG公交车每车次消耗天然气akg(以甲烷计算),每辆CNG公交车运送乘客以60名计。若乘CNG公交车的乘客均改乘地铁1号线,则地铁每运行一车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多少千克?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氧气的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通过对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研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到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向一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和一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
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
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下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乙炔(化学式为 C 2 H 2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多种化合物。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氧炔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构件。现在让我们一起对乙炔燃烧(氧炔焰)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当还原性气体中混有水蒸汽时,则难以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乙炔燃烧的产物中除水外主要还有哪些物质?
【假设与猜想】猜想:①一定有;②可能有一氧化碳。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两种物质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1)在氧炔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大烧杯,观察现象。
(2)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足量的浓硫酸,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若氧化铜变红,说明有(填写化学式)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①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若氧化铜变红,则猜想②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2)时,若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此时氧化铜不变红,能否证明猜想②不成立?(填"能"或"不能")。

F e C l 3 可用作催化剂和外伤止血剂.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 F e C l 3 腐蚀电路铜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为 F e C l 2 C u C l 2 )进行了氯化铁回收实验.

实验一:(如图1)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a名称是;步骤③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实验二:该实验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又进行了另一种尝试.
【阅读资料】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
如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 p H .


F e O H 3
C u O H 2
开始沉淀的pH
1.9
4.7
沉淀完全的pH
3.2
6.7

(3)如图2,步骤b加入 C u O 消耗溶液甲中的 H C l ,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围,请写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认为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 (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4)该实验需要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请将pH试纸的使用方法补充完整:,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 p H
(5) F e C l 3 溶液容易生成 F e O H 3 发生变质,在保存 F e C l 3 溶液时,常向 F e C l 3 溶液中加入某种酸,以防止 F e C l 3 溶液变质,你认为选用(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

稀硝酸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醋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