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池和小航同学在药品柜中发现一瓶淡黄色粉末,瓶外贴有“过氧化钠(Na2O2)”的标签,这种外观与硫黄相似的物质到底有哪些性质?他们十分好奇,为了弄清它的有关性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设计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钠,再加入足量水; |
1.黄色粉末溶解,有 产生 |
产物 (填“有”或“没有”)氧气; |
2.用 伸入试管 |
2.木条复燃 |
|
③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
|
产物有氢氧化钠 |
⑤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某校学生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用
,
,
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
中 中 中 |
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
写出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1)甲同学将所有废液倒入乙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
(2)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性),出现白色沉淀,静置 后向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现象说明甲同学所得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和,一定没有(填物质名称).
【方法和应用】以上探究的结论启示我们,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
),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
溶液显酸性(含有
);溶质中有氯化氢.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
现象: |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填化学式),经、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几年前,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
)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大家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3滴. |
溶液变红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
【反思交流】载有电石的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猜想(1)成立 |
|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2)(填成立或不成立) |
猜想(3)成立 |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明在实验室验证盐酸化学性质时,将碳酸钠溶液倒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两种物质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1)小明对反应后溶液溶质组成了两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
猜想1:溶质为
和
;
猜想2:溶质为 和 ;
猜想3:溶质为.
(2)比较三种猜想,说明你提出猜想3的理由:.
(3)小明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用两种方法验证了猜想2成立.按要求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法一 |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 | 猜想2成立 |
|
方法二 |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 |
|
猜想2成立 |
(4)反思与评价:
你认为方法二是否正确,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