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某省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从发展条件看,该省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能源消耗严重。能源消费突出表现在:一是能源供应以省外调入为主,全省85%的煤炭、92%的原油从省外调进或国外进口。二是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两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能源以重化工业为主。重工业能耗占到工业能耗的80%左右。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原来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和信息交流、资金融通以及劳务合作等领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我们要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省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15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5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实现了工业化,使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随着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苏联领导人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未能从僵化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根本问题着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试评述苏联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一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我在本书(《资本论》)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有何意义?

下面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与产业工人的一段对话:
资本家:你们工人对我们这些老板应常怀感恩之心,因为没有我们投资的厂房、机器、原材料,你们即使有力气和技术,也生产不了任何产品,结果只能失业,饿死。
工人:不对!没有我们工人的劳动,你们的厂房、机器、原材料都将是一堆死物。是我们用智慧和体力生产出各类劳动产品供你们享受。没有我们的劳动,你们将破产倒闭,直至饿死。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剖析以上资本家和工人的对话,到底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2)请阐述厂房、机器、原材料,以及工人的劳动各自在生产产品中的不同作用。

机器人正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日本具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约有4成在日本。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个机器人相当于1000万个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能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
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材料一:斯密认为,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就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农业资本和普通利润的部分。
材料二:斯密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的实际费用的一部分;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其大小取决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斯密三种收入来源理论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