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6年7月18日,美国参议院以63票对37票通过关于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法案,布什总统在第二天却宣布否决这一法案,参议院决定重新投票,试图使总统的否决作废,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票数(2/3票数),未能成功。在美国历史上,总统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或者国会搁置总统提出的议案,是经常出现的政治现象。
材料二 我国法律的制定是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次审议,经过充分讨论最后表决通过。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 次会议以155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3号主席令公布该法。
⑴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美国产生这种政治现象的原因。
⑵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国家权力运行原则的优越性。
2008年10月12日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大决议。
(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6分)
(2)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议是在“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决议形成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6分)
材料: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亚运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如何做?(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8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分)
(26分)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当前,不少国际朋友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四大发明等很熟悉,而且更希望了解当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这种要求更加强烈。
2011年1月17日,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黄永玉、姚明等各界有影响的当代中国人一一亮相。之后要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目前正式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
材料二 2010年8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市政府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配套的旅游景点和设施,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景区品位。2010年国庆期间,境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前往登封,景区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面对“申遗”成功后的旅游大潮,有人认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游客多多益善”;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必须适当控制游客的数量”。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 根据以上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播放《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意义。(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14分)
(26分)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的总和。它具体通过海洋生产总值体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洋GDP。“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占GDP的比重接近十分之一,创造了3200多万个就业岗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区发展布局。
材料三我国拥有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在内的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海洋资源丰富,但是我们的海洋观念淡薄,缺乏海洋国土意识。2010年5月12日,国家海洋局正式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明确提出“要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新动向,树立海洋发展全球观,坚决捍卫国家海洋权利和利益。
鉴于我领海周边国家提出的不同领土要求,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对日本所提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将继续推进同周边海上国家的和谐建设。
(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三进行分析。